首页

菲主女王湖边踢打视频

时间:2025-05-27 18:43:03 作者:海外华文媒体走进山西万荣 果业大县展农文旅融合新图景 浏览量:83453

  中新网运城5月26日电 题:海外华文媒体走进山西万荣 果业大县展农文旅融合新图景

  作者 李庭耀 杨佩佩

  26日,“侨媒连五洲·黄河寻麦香——共话运城乡村振兴”海外华文媒体进运城活动正在举行。来自美国、加拿大、法国、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果业大县山西万荣,看一颗颗小水果如何串联大产业,感受农文旅融合新图景。

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万荣县闫景村“未来果园”。 武俊杰 摄

  万荣县位于黄河与汾河交汇处,生产水果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。20世纪80年代起,当地就开始种植水果。全县耕地面积102万亩,水果面积50万亩。万荣水果品质优良,是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,苹果出口澳大利亚、美国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。

 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万荣县闫景村“未来果园”,跟随村民在田间地头辨别瑞雪、秦月、鸡心果等不同品种苹果果树。

  闫景村村委会主任宁培齐介绍,该村种植苹果约4000亩,年产值约6800万元。“未来果园”立足培育苹果新质生产力,以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示范带动全镇发展“三新”果园3000亩。

  “在本地试种新优品种,让周边果农亲眼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,带动大家种植更有市场前景的新品种,运用更加科学的种植技术。”宁培齐说。

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果业大县山西万荣,看一颗颗小水果如何串联大产业。 武俊杰 摄

  与乔家大院、王家大院并称为“晋商三蒂莲”的李家大院坐落于闫景村。依托这一优势,万荣县将闫景村闲置校舍资源盘活,打造集住宿、餐饮、团建、婚礼、晋南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民宿,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的同时,有8个村根据入股比例分红,增加集体收入。如今,闫景村发展民宿、餐饮、旅拍等业态73家,150多名村民成为旅游从业人员。

  走进距离闫景村不远的乌停村,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流连于美丽乡村风貌,纷纷打卡拍照。登上该村联硕果园观景平台,大家共同欣赏一望无际的果树。

  乌停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闫永生介绍,苹果是该村的主导产业,全村共有耕地7000亩,其中苹果种植5100亩。联硕果园正是该村从2021年至今建设的“三新”果园,通过“非土地流转基础上的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”模式,探索出“以株定亩、以地入股、统分结合、联产联营、多元增收”的成果。

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登上该村联硕果园观景平台,大家共同欣赏一望无际的果树。 武俊杰 摄

  “当农民只需轻点手机就能完成田间管理,当智慧滴灌系统让果农足不出户实现精准种植,当乡村网红通过电商将农产品销往全球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产量和效益的提升,更是中国农业的升级。”亚太通讯社副社长陈红玲说,科技赋能的农业变革,既传承了精耕细作的传统智慧,又培育了新质生产力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全国网络普法行·河北|与法同行、畅游网络邀您打卡“河北网络普法地图”

“我们现在开始做长租的业务。”在长沙经营民宿的许女士对记者说,她之前和朋友租下一栋二层建筑做民宿,“但后来我们发现非常消耗精力,人力成本也很高,而且我们这种中低端民宿往往卖不上价,后来就改做长租业务,有些人过来可能会住上几个月,甚至一年半年,这样我们也不用经常换床上用品,虽然单日的房价可能降低了不少,但如果长线经营,收入其实是更有保证的。”

鼓声三响礼乐启门 浙江衢州沟溪村举行孔氏祭典

拿着宝贵的奥运会入场券,曾莹莹走向巴黎迎接真正的挑战。在北京时间8月9日晚进行的霹雳舞B-girl小组赛中,曾莹莹以两个2比0连克非洲锦标赛冠军Elmamouny以及意大利选手Anti。在两次对决中,曾莹莹都贡献了碾压级别的精彩表现,巴黎协和广场的观众也为这位中国舞者一遍遍发出喝彩。

3月8日电 最高检工作报告说,2023年,检察机关加强刑事执行监督。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制定巡回检察三年规划,直接对4所监狱、4个看守所开展巡回检察,在福建、河南、重庆、甘肃等9个省区市试点社区矫正巡回检察。会同最高人民法院、司法部等制定依法推进假释适用、规范暂予监外执行指导意见,既监督纠正“纸面服刑”“提钱出狱”,又防止该减不减、该放不放。

“构建中马命运共同体:机遇、未来和挑战”研讨会在马来西亚举行

(九)加强冰雪场地设施建设。鼓励各地因地制宜、因时制宜,利用公园、步道、城市广场等公共用地,建设群众身边的冰雪场地。推出一批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体验基地。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改造旧厂房、仓库、老旧商业设施等建设冰雪场地。深入推动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和多季节运营。鼓励有条件的公共冰雪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。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冰雪设备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范围。鼓励采用节能技术,建设低碳冰雪场馆。

新校舍投入使用 甘肃积石山各学校“开学第一课”以“感恩”作为关键词

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、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,按照《十七条协议》的规定,进藏部队和干部紧密团结西藏各族人民群众,通过开办学校、促进教育、建立团体、举办活动、加强宣传等方式,积极推进各种文化事业。从1951年3月创办昌都小学,到1956年9月成立拉萨中学,再到1958年9月建成西藏公学,西藏现代教育从无到有,逐步发展。截至1957年,西藏全区有公办小学98所,在校生6360人;公办中学1所,在校生700人。与此同时,新西藏的文化事业也全面起步。1953年10月1日,拉萨有线广播站正式成立。1956年4月22日,《西藏日报》藏、汉两种文版创刊……民智已开,大众觉醒,改革成为西藏广大民众最迫切的愿望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